吴盛辉 官方网站

http://wushenghui.zxart.cn/

吴盛辉

吴盛辉

粉丝:98994

作品总数:54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吴盛辉 | 艺术简介吴盛辉,笔名吴一鸿。著名书画家,擅长书画、诗词、演讲、文史哲。自创书法蚂蝗体等。 现为: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厦门大学《文化讲坛》主讲厦门《鹭江讲坛》主讲 曾在《书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提供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当前学习书法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

     

   当前国内学习书法的热潮还在继续,但繁荣的背后也让大家看到一些问题,这些问题是造成当下书法“有高原没高峰”的主要原因,从微信上看,这些问题多数书法爱好者还不是很明白。为此,本人归纳成几点供大家参考。


吴盛辉书法作品

一、处理好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问题

   ​大多书法爱好者学书法只是为了自娱自乐,陶冶性情,没想靠书法出名或发财。当然,现今是一个多元的社会,书法爱好者有选择的自由,每一个类型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,靠书法发财、出名、加入中国书协、想当主席,都是好事,有目标才有动力。很多书法家书法写得很好,但目标不明确,反而学习动力不足。但是目标必须顺应时代要求,当下书法需要一批精英,要有个高峰,就需要有一批有探索精神和科研精神的书法精英,这些人要把书法当作一个时代的使命,为这个时代留下传世之作,这个目前很重要。我认为,书法精英,追求当下名誉已没多大意义,要与古人对话,不断地追问、不断地质疑、不断地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书法。比如蔡元培、鲁迅、胡适等,在民国时期,他们本来可以像当下许多人那样把文学当赚钱的技艺,但是他们没有,他们对文学的发展进行探索、进行追问、进行质疑,最后使它发展得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。

吴盛辉书法作品


二、处理好参加书协、就读学院与自学的问题

   ​书协也好,学院也好,自学也吧,最重要的是要有培养精英的担当。大家回头看看30年来书法是怎样发展的,79年书法开始复活,在沈阳举办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,很多书法家倡议成立书法家协会,请当时德高望重的舒同当主席,使书法家有了一个组织,但加入这个组织后,是不是书法家,有没有人把你当书法家是个问题。之前书法爱好者只要书法写好看,写出名了,大家都找他写,于是他就自然而然成了书法家。所以,加入书协作为学习动力是很好的,不能停留在领证上。80后以后,因为经常组织展赛,无意中引起书法热,许多人看到了办学校的必要性,至于书法作为艺术,它的一些要素能不能像语文数学一样,通过教育培养出书法家来,当时人们并不知道。尽管这样,书法群体还是提出办院校,引导书法开始进入了高等教育。书法进入高校是一种颠覆,比如原来书法是随便写写毛笔字,现在书法要变成四年制大学里面的专业艺术课程;原来书法是人书俱老、慢慢养的事情,如今在四年里,必须要把特定的某个人才培养成型。四年所有的课程都必须有目标,有教学方法,有课程内容,有教案,一切在原有的写毛笔字里面含含糊糊的东西,都必须清晰,必须规范。原来写毛笔字是一种文化技能,人人得而习之,但是今天却不是这样,我们完全可以用键盘打字写一篇漂亮的论文。书法不再是每一个人都必需的文化技能。所以这里面的差异表明,写书法变成一种彻底的艺术专业行为与选择了。比如我自己研究书法几十年,应该说是练出了火眼金睛,学生临帖有什么问题,一清二楚。一个学生,如果被我批评了四年,你再笨也应该是高手了。专业是依靠训练的,老师必须要在短时间里把你的手头功夫,把你的笔墨技巧,把你对古代经典里线条的意识与表达作大幅度的提升。能让人看到你每一天有每一天的进步,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差别。当然,很多书法家最初也是从业余开始学起,但我认为,业余学习的形态不等于业余学习的品质,我们追求的首先是品质。自学书法的人要了解学院知识,积极参加展赛和笔会活动,书法是与古人对话的最好渠道,不学古文、繁体字、哲学、美学、历史、书画理论、其它艺术知识等,想靠死练书法赚钱,就像学武不学基本功一样,到老一身空。

吴盛辉书法作品


三、处理好书法的技术与艺术问题

   ​书法作为艺术专业,是希望在高校里建立起一个模型。在教学的过程中,因为要教学生,老师不能说对不起我是写魏碑的,草书不会教,面对各种经典,你必须都精通。这样就促使老师努力去研究所有的经典。老师可以写得不够好,但是一定要精通经典,要告诉学生,什么是经典,经典好在哪里,这样就能培养出一批非常娴熟地掌握古代经典法帖的学生。同时,通过这样的培养,也就慢慢地建立起了一个写毛笔字是唯技术、而书法学习更是一个艺术感觉的观念,把写毛笔字引领向书法艺术的大世界。其实专业和业余之间的差异最根本的,就是眼光与意识,而不是技术。艺术的感觉差,对经典的解读能力差,技术越好,或许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专业模型的确颠覆了古代书法一个很重要的原则,古代的书法是人书俱老,就是年龄越大,功力越深厚,书法就越好。但在今天,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来看,如果你没有从古代的经典里面吸收营养来充实你的艺术语言,很有可能你年龄越大,功力越深厚,你的字在艺术上越差,陷到自己的那个怪圈里不能自拔。因此,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。


吴盛辉书法作品


四、处理好书法的继承与时代性问题

   ​有些书法爱好者在传统的经典里走不出来,不愿或者说不懂得吸收当代书法的精华,再加上没有多少阅历和学养,书法没有个人风格,更谈不上时代性。相反,你如果只注重现代流行书风,不加以真别,也不可能写出传世之作。上世纪80 年代中期,展览很活跃,有各种各样的书风,当时号称“流行书风”。很多人批评流行书风,因为每个展览都会有一等奖、二等奖,出来几个典型,然后很多书法爱好者一看这个金奖体式,就跟着学。下一次展览另外一个金奖,他又跟着学,慢慢就形成一个流行。很多书法家对这个“流行书风”深恶痛绝,我倒不以为然,我觉得你如果只是看一次展览,那么“流行书风”肯定是不好的。因为你看到一大堆拙劣的跟风者。但是我以为不必就凭一个回合论输赢,倘若站在20 年以后,作为这个时代书法史学家的立场来看,这个“流行书风”或许是非常好的。为什么?每一次展览确定了一个古代经典的样式,十次展览就给书法家提供了十种经典的样式,二十次就有二十个。80 年代初展览流行王羲之风,85 年中原王铎书风风兴起,88 年小草书、章草,后来是宋元的手札,再后来,西域残纸。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书法家,你不可能在一般情况下去碰这样多的书法样式。你可能只是自己写自己喜欢的,但恰恰是因为流行,你一会儿觉得这个二王很重要,去学学它;再想想这个狂草书,展览的效果不错,也去学学它;再后来是那个章草,再后来是手札,再后来是西域的残纸,还有经文、竹木简牍、北碑。如果能跟风,底盘打得越宽越好,学的东西越多越好。最后有没有自己的方向,那就要看个人的才情了。


吴盛辉书法作品


五、处理好"展览体”与书法精细和老到的问题

   ​展览体大约从明朝开始出现,人们追求视觉效果。展览是当下书协很重要的一项工作,需要一个全国性的书法展览做平台,让书法家们做交流、进行对话。但是很多书法家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创作需求的转变,还是习惯于把一件毛笔字写得好的作品拿出去,然后请裱画师把它裱起来挂在墙上。不知道书斋与展厅的区别,这又是一种不足。为了"展览体”你可能在精细上下功夫,在形式上下功夫,而影响随意创作时间,影响个人性情发挥,使你的书法因为精细而无法老道。当然如果是写毛笔字,本身是实用,只是希望写得好看一点,那就不需要追究这些。

吴盛辉书法作品


六、处理好"学院派书法"与书法文化性的问题

   ​95年开始,“学院派书法”出现。强调“主题先行”、“形式至上”、“技术本位”。到现在,通过经典的推广,已经不缺技术。经过“展厅文化”十几年的推广和展览的提升,也不缺形式。那么还缺什么呢?前段时间,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了很多宋明拓本要出版。从全国请60 位书法家在每个拓本后面题个跋,结果印出来效果很差,因为这些流行书家对题跋技巧很陌生,没有专门研究,对题跋的文字文辞,让人不忍卒读。这事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,今天的书法,就缺了修养和功底。今天书法家关注艺术水平,但却缺少古代书法家与生俱来的文化,在他们作品文辞里面体现不出这个时代文化的标志。当然体现这个文化很难,书写工具由毛笔变钢笔、繁体字变简化字、竖写变横写了、右起变左起、文言文变白话文,而且点标点符号了。这四点变化,其实都是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的“千年未有之奇变”,因为是奇变,所以没有标准的答案,所以我们要倡导书法的文化性。


2018年10月20日